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肖云儒丝路行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肖云儒丝路行记 >> 正文
【肖云儒丝路行记之四十八】蔡侯纸与羊皮纸
2014-09-05  点击:[]

在中国,公元前西汉初期,民间造纸就出现了,在甘肃悬泉置出土的纸被称为世界目前发现最早的纸。近年来那里又发掘出460件麻类造的古纸,成为目前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通常我们说的蔡伦造纸是指公元200年左右,东汉蔡伦总结了民间经验,用树皮、麻头、碎布、渔网造出了官方和社会认可、并组织了规模化生产的“蔡侯纸”。五六百年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中东。又过了两百年,到公元1000年以后,才又通过丝路传到欧洲。

古希腊和罗马,出现了众多的文化名人。这些文化名人写下了许多巨作,留给后人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人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距今1000多年前写成的典籍是怎样保存并流传至今的呢?这就不能不谈到在欧洲与近东文化传承中起过巨大作用的羊皮纸。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既没有纸,也没有印刷术,人们使用羽毛或者芦管当笔沾墨水在羊皮纸上写字,然后装订成册。谁要想得到一本书,一般的办法就是抄写。当时的富人和权贵,都有专门抄书的奴隶。公元6-10世纪,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长期积聚起来的典籍,经过无数次战乱、劫掠、焚毁、刮削以及虫蛀、霉烂,损失无法估算。尽管如此,多数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羊皮纸典籍还是保存留传下来了。这些古籍是如何留传至今的呢?

一是通过修士们的抄录和教会的收集。有人说,修士们抄下了公元6世纪以来可以见到的几乎全部的羊皮古籍,使大批典籍得以保存至今。当然,其中不少古籍早在日耳曼人攻击罗马城之前就佚亡或流失到外邦。还有些书由于犯禁而没有抄写,不少书在抄成后又散失了。全部保存是困难的。

有学者认为阿拉伯人对于保存古希腊罗马羊皮纸典籍立了头功。公元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扩张中,攻占了地中海沿岸大片区域,接受了大量珍贵的希腊罗马古籍。阿拉伯人甚至不惜动用军队劫书。公元9世纪,哈里发马蒙在巴格达建立了宏大的图书馆,并且将搜集到手的古书译成阿拉伯文。这个图书馆的书到12世纪以后又流回欧洲并被译成拉丁文。估计,阿拉伯人收集的希腊古书比欧洲修道院保存的还要多,而且他们有意识地保存了一些具有价值的医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这些书后来都陆续译成了拉丁文在欧洲流行。了解了这些情况,联想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我真是面有愧色。

还有人认为希腊古文献的最大保存者是拜占庭王国,即东罗马帝国。中世纪大量羊皮纸典籍遭毁,而拜占庭王朝却热衷于保存书籍。所以有人把拜占庭称为古典文化的保存者。如果不是拜占庭,今天的人们将无法看到荷马、柏拉图、索福克勒斯甚至亚里士多德的伟大作品。看来,拜占庭帝国强调自己是罗马人的传承者,而历史上也将他们称为东罗马帝国,文化们坐标上看,的确是有道理的。

上述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虽不能作为确切的定论,却给我们提供了探索这个问题的多种路径。

2014年8月31日于卡兰巴卡

附件列表:本新闻不包含附件。


上一条:【肖云儒丝路行记之四十九】人对运动的渴望与生俱来
下一条:【肖云儒丝路行记之四十七】美得很 火得很热得很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