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文star】杨二斌:我在交大的思想重塑
2018-10-30  点击:[]

 

 

每学年最受同学们瞩目的“国家奖学金”评选终于落下帷幕

本学年人文学院最终选出8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

博士2位,硕士6位

默默向学霸投去敬佩的目光

不要以为学霸很神秘哦~

跟着人文star

我们带你走进学霸的世界,看看什么叫做优秀是一种习惯

 

杨二斌,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获得人文学院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书法院特聘研究员。在入学两年期间,共发表书学论文13篇,其中权威期刊6篇,普通省级期刊2篇,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1篇,全国<龙藏寺碑>楷书发展学术论坛1篇,首届怀素草书学术论坛1篇,第二届陆维钊书学研讨会1篇并获的全国唯一的“陆维钊奖”等。


杨二斌近照


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落下帷幕,小编得知杨二斌同学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一时间联系到本人,通过访谈了解了他的学术轨迹,以及学术目标等第一手资料,现予以整理刊发,以飨读者。(以下的访谈以问答的形式,“问”为小编,“答”为杨二斌同学)

问:我们得知您在201810月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家奖学金,首先表示祝贺,现在想请您分享一下您的心情。

答:谢谢!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我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我要感谢学校及人文学院,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薛养贤教授对我的培养,感谢专家评委对于我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肯定,感谢钟明善老师对于我的帮助等等,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当然,学术研究永远在路上,还需要我不懈的坚持,不断的努力!

问:您是在2016年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您能谈一谈您的学术历程吗?

答:我的学术的起点是2007年在山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杨吉平老师,杨老师教导我们做学术要从基础入手,以考据之学为根本,兼之书法技法的学习,寻根探源。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思路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深研扩展,理解书史的因果始末与勾连,这样日久自然有所贯通。正是在山西师范大学的三年,给我的学术生涯落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毕业后的数年间,我一边工作,一边仍坚持书法研究,在技法上也深入学习,把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自己逐渐消化、吸收,找寻自己的努力方向。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迷茫与困惑,我也不例外。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学术精神?书法史的研究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到底如何?以往所关注的细枝末节与社会大文化观的关系到底在我的学术历程中处在一个什么地位?

进入西安交通大学读博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说,西安交通大学良好的教风与学风让我重新发现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可以说,是一种思想重塑。

因所修为哲学,那么就要学习研究相关的论著,深入挖掘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当从哲学思想上俯瞰书法后,学术视野扩宽了,如以科学哲学之信息哲学为坐标,发现了书法文化信息化的密匙,以书法史中的东汉为中心,搞清楚五体源流以及与当时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书法美学的视角来理解汉末魏晋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史实,确实是在草书艺术的时空发展之中完成的;而美学与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实践中的表达,成为我近来最大的收获。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对于美的认识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而魏晋玄学中人的觉醒,对于书法艺术的观照与实践,书论的阐发与得意忘言的无上玄想,这些都成为我们认识艺术的关键,在书法里无非展现的是另一个真实的自己,自己的灵魂、情感都孕育其中,东方与西方的认知在艺术立场上是一致的。



问:从哲学来看书法艺术,正是另外一种视野,您入学以来发表了哪些成果,以及它的价值在哪里?

答:我在入学以来主要的学术关注点就一直放在东汉曹魏的书法审美的变化上,包括各种书体的观念变化以及社会整体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应该说,书法审美的变化是从属于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这是我博士论文的主要焦点,当然也是我论文的创新之处,因为以往很少有人关注这一点,所以从美学、史学、社会学的多学科的交叉点来看书法审美嬗变是很有意义的,比如《东汉草书体式流变管窥》一文,正是在美学与史学的双重视野下进行的两者结合的一次尝试,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国书法》上,这就说明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晋卫恒<四体书势>“字势”论述未周辩——兼论“古文”“籀篆”观念认知问题》是参加全国第二届卫门书派研讨会的文章,被选到《中国书法》专题中刊发了,这也是我在研究东汉曹魏书法观念中的一个副产品,能够发表,也是意料之外。这篇文章其实是厘清了狭义的“古文”与“篆籀”的先后问题,并借此提到卫恒《四体书势》中的未尽的疑问,这也是发前人所未发。这些可以代表我当前的学术思考。



问:听说你参与国家级书法论坛和社会活动比较多,给我们举些例子吧。

答:我经常参加全国性的书法论坛,这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时获得了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并作为获奖作者现场宣读自己的论文,后来还在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第十届书学讨论会、敦煌论坛获奖,后来系列论文还获得了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这是中国书法界的最高奖,当然这都是以往的成绩,都是我的学术延伸。自从我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自己的研究方向更加清晰,明确,所以撰写了多篇论文参加全国的书学论坛,2017年我的《经学背景下东汉“铭石书”的兴起及其相关问题》入选了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论楷书书体的渊源、范式及流变》入选全国《龙藏寺碑》楷书发展学术论坛,《"草"、雅化、接受--关于草书的几个点性研究及其对于当代草书继承与发展的启示》入选首届怀素草书学术论坛,这三个论坛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在第二届陆维钊书学研讨会中我获得全国唯一的“陆维钊奖”,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我只是在学习的同时把结课论文和自己的研究重点结合起来,遇到相关的论坛才投稿的。我想或许这个方法可以借鉴。

关于社会活动,我想当一个人在关注自我的同时,还要关注这个社会发生的变化,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定要处在学术的前沿,另外还要有些家国情怀,比如,我参与了几次捐赠作品的活动,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中国书画报社举办的“全国第三届国庆小品展”,为的就是西双版纳勐海县的百万助学金的书画公益行动,我希望捐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为祖国文化传承贡献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在浙江平湖参加第二届陆维钊书学研讨会,获“陆维钊奖”


论文入选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入选证书)


 

问:您能谈一谈您的下一步的打算或者学术目标吗?

答:以往是史学研究,而今是美学的研究,我想摈弃书法美学与史学互相分离的状态,达到二者的互通,以史学的发展来证明美学思想观念的确立、发展与完善,建立书法形上形下相互支持的通途。唐代张怀瓘在《书断》有个审美理想,说书法“触类生变,万物为象,庶乎《周易》之体”,“一字褒贬,微言劝诫,窃乎《春秋》之意”,意思是说书法本身是借取天地万物的生命形式和运动状态为象征、比类的方式进行言说的,而其正是本着《周易》卦画的象征性思维及原理,而书法品评则以春秋笔法以抉其幽隐、状其神意,我想我的博士论文的理想也在此吧!

要说目标,我在全国第四届兰亭奖的颁奖现场就看到了丛文俊先生、黄惇先生、曹宝麟先生等,他们都是学术研究与书法创作成果卓著的学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应当是书法研究的两翼,缺一而不可;书法史学、美学、批评无不是“道”的体悟与表达,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作为创作的“技”不仅只是表层的体验,其取法之高低、挥运之往复、感受之深邃,也都是“道”的自然流露,从二者的关系来看,缺少“实践”的理论缺乏令人信服的视野与高度,而缺少“理论”的实践只会流于字匠式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学习与体悟才能使二者相互协调真正达到“技道两进”!这是我未来的一个小目标。中国书协近日举办的“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立足于当前,展望于未来,而这实际上就是对于当前的书法状况的一种文化反思,反思的核心定会归于中国书法的传统文化精神,而精神的追寻也正在我对于书学的不懈探索!这或许就是每一个学人的终极目标。


参加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中国书画报社主办的公益行动

 

 

问:对于学弟学妹们您有什么建议?

答:艺术是一辈子的事,在读博士前一定要准备好,因为在胜利的旌旗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博士的时光仅仅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段,当然是最为重要的一段,在这一段路上,汗水和辛劳是别人不可想象的,必定是充满坎坷和曲折的,但却有收获的喜悦与幸福,一定要找准自己想要从事一辈子的事业。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立身立言之意正是我辈的“不朽”追求,而博士阶段作为最为重要的时光,需要我们花费极大的精力,希望大家抱着热爱并为之钟情之心,努力向前!

问:这或许会给我们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咱们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

答:谢谢!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