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同心抗疫】人文学院各党支部开展“同心抗疫 党员先行”专题组织生活
2022-01-21  点击:[]

 

 

为了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西迁精神,用抗击疫情期间所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激励全体师生,进一步凝聚力量统筹做好学院疫情防控、教学科研以及各项服务保障工作,1月中旬人文学院党委组织各党支部开展了“同心抗疫 党员先行”专题组织生活,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许佳辉、院长李黎明及其他分党委委员分别到会指导,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分别在所在支部参加了组织生活。



学习抗疫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对伟大抗疫精神作出深刻阐释,明确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各党支部系统学习了关于抗疫精神的重要讲话和相关评论、中央领导在西安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校院两级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部署。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凝聚思想共识,汇聚行动力量。



坚守教学岗位 上好每一堂课

疫情是暂时的战斗,但教学是永恒的坚守。人文学院除了承担本院学生的课程教学以外,更是承担了全校多门通识课程的教学任务。“上好每一堂课”既是学院“教学立院”的要求,更是每位教师共同的追求。各党支部在开展组织生活时,围绕线上教学,从新课程备课、在线平台使用、实践课程开展等方面交流经验,并积极分享了疫情期间坚守课堂的先进事迹。



12月24日,交大一村全面封闭消息传来时,马田宽副教授刚好在兴庆校区结束了一天的课程。由于马老师所带的油画创作课程有着很强的艺术实践课的特殊性,需要固定的场所、空间和设施,经过再三考虑,马老师最终选择没有回到一桥之隔的家中,独自住在校内工作室继续完成教学。油画使用的松节油气味会挥发,长期居住工作室会影响身体健康。艺术系主任蒋维乐老师得知此事后,通过多方努力,将办公室钥匙转交马老师,解决了马老师的休息问题。疫情期间,马老师鼓励同学们克服困难在宿舍画画,并以线上视频方式进行指导,这门课程也成为同学们在宿舍隔离期间的乐趣来源。



社会工作彭瑾副教授所在的《公益与慈善》课程团队有两位教师在这次疫情中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陕西省志愿服务项目,助教也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学校的志愿服务,他们将此作为课程思政的鲜活素材,在2022年春季学期课程的“线上第一课”跟同学们交流和分享。她说:“这次疫情其实就是一次‘大思政’‘大课堂’,我们要用好这个课堂。”



省级教学名师、哲学系韩鹏杰教授把“课堂”面向了全体师生。在新港名家论坛-新春专“线”系列报告中,作了题为“庄子与中国式幽默”的专题讲座。他以《庄子》文中“子非鱼”“蜩与学鸠”等故事展示庄子的幽默方式。以庄子为出发点,旁征博引,延伸到《诗经》和唐诗宋词,为师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幽默方式。通过先辈们的洒脱与幽默,为紧张的“抗疫”生活带来慰藉与欢欣。


心系莘莘学子 精心暖心陪伴

疫情期间,最让教师们牵挂的,便是封控在学校的学生们。组织生活会上,各支部交流最多的也是和学生联系的点点滴滴。正是有了在后方“紧盯”学生们学业和生活的导师们,才让学生们的封控生活更加充实和暖心。



中文系系主任、副教授王瑶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了硕士论文工作坊。她的四位硕士生分别就自己硕士毕业论文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学期的总结与收获、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汇报。在抗击疫情这一特殊且艰难的时期,线上论文工作坊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学术与生涯规划交流的平台,也有助于师生们通过相聚的形式更密切地交流与相互关心,在心理上舒缓了学生的压力与紧张情绪。



人文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张顺教授在疫情期间,坚持定期召开线上组会,及时了解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勤抓学生科研进度。他强调,虽然只能宅居宿舍,但这也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并鼓励大家多读书多学习,按期推进每个阶段的科研任务。



哲学系青年教师刘俊副教授和爱人都是高校教师,家里还有不到2岁的孩子需要照顾。但为了让学生们在疫情期间能够更加充实,沉下心来多读书,她将原本每周一次的读书会调整成两次,和学生共读郑玄(注)、孔颖达(疏)的《礼记正义》和元代陈澔的《礼记集说》,每次持续4个多小时。在他们的带动下,校外隔离的同学也坚持参加读书会,减轻了因疫情导致的焦虑情绪。同时,她还和学生们组织了师门内的K歌会、参加所带班级的组织生活、为硕士生送上暖心零食,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到了“在一起”的温暖和幸福。


树立模范党员 科研助力抗疫

目前,疫情虽未完全解除,但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医学、传染病学、医疗保障、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都积累了一系列的抗疫经验。作为社会科学、艺术学的研究者,党员教师们发挥模范作用,积极用专业知识为防疫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针对疫情点状爆发和空间非平稳发展的特点,社会学系贺力副教授协助有关部门对疫情期间各类城乡公共安全问题展开分析研判,结合多源数据评估疫情对其他公共安全问题带来的“次生灾害”风险,为维护疫情期间城乡治安安全和其他公共安全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艺术系党支部书记苗祥瑞以西迁精神作为抗疫武器,深入学习、不断弘扬西迁精神。在疫情期间创作了《西迁教授唐照千》《西迁教授朱城》《西迁教授顾崇衔》《西迁教授苗永淼》《西迁教授陈季丹》《西迁教授杨延箎》等先贤肖像及西迁系列雕塑设计稿。同时专门为抗疫创作雕塑作品《医者仁心--侯宗濂教授》,“以艺战疫”,用西迁精神激励自己,鼓舞人心。



学校青拔人才、中文系特聘研究员裴春芳,指导语音及影视多媒体实验室的研究生们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姚俊甫、厉吉志、刘馨潞等博士研究生围绕西安抗疫主题,创作出《不动如山》《万众一心齐战疫》等水墨书画作品。裴春芳老师创作诗歌《2022年的新年》。



作为社会学的研究者,郭小弦和李晓光老师特别关注疫情对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心态产生的影响。疫情发展初期,人们的社会心态变化明显,网络讨论热度也持续增高。两位老师迅速组成研究团队,根据网络大数据的分析针对疫情下居民心态的变化撰写了专项分析报告递交政府有关部门。随着疫情的迅猛发展,12月27日起西安市启动了最严格的管控政策。他们快速反应,自管控当天起,开展了主题为“西安市疫情期间社会状况调研”的线上调查,第一时间收集了关于西安市居民居家隔离期间生活状况、社会心态及相关需求的一手数据3000多份。并基于数据撰写专项分析报告和决策建言报送了相关政府部门,其中2篇已经获得采用。



疫情就是命令、危难更显担当。在抗击疫情期间,人文学院全体教师在党委和支部的带领下,服从大局、坚守岗位、积极发声、主动作为,努力承担起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人文学院全体教师,将继续立足本职工作挺身而出,保持战略定力同心战疫,共同期待抗疫成功的到来。

图文: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