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以我平凡助盛举

——记人文学院“科创月”中的青年教师群体

2020-10-21  点击:[]

 

 

2020年9月12日,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科创月”活动开幕式,确定校地、校企合作9项,挂牌研究中心、教育实践基地7个,促成社会捐赠达到510万元。“科创月”期间,研究院举办学术论坛、研讨共计24场。“科创月”活动的开展,是研究院物理平台和内涵建设的完美赓续,更是“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冲刺的序曲。

“科创月”活动开展不仅需要设备完善、空间实用美观的物理平台,更要展现交大的文脉底蕴。在长达半年的“备战”过程中,人文学院涌现出一批青年教职员工,他们是团队,守望相助,似繁星,交相辉映。

 

赵兴杨:这就是空间的力量

 

赵

 

赵兴杨的“科创月”旅程开始得更早一些。2019年7月,人文研究院建设伊始,他就肩负起设计研究院的使命。连续一年多“跑港”,勾草图、做速写、现场指挥、跟进工程。仅仅是为了寻找合适的办公家具,他就在一个月内跑遍了西安周边的家具厂,成为许多店家的“老主顾”。硬装跟进、软装设计,整体配色、花草点缀,亲力亲为、无怨无悔。物质空间的丰富、完善,让“科创月”活动的举办水到渠成。

对于赵兴杨来说,“设计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设计出一个能够满足师生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空间,不仅需要客观精准的数据和逻辑推算的空间思维,更要用“人文的尺子”量一量。赵兴杨为各个研究所做了展示墙,以便展现教师的成果与风貌;在走廊做了“荣休教授”墙、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勉励、张载的《横渠语录》节选、西迁精神标语等,让设计连接历史和当下。人文关怀,艺术呈现,他将对交大的热爱和情怀记录在设计中。

 

da83319ef1b817c5579c8053feeaea6 5e7e96a0af399966862ed516183ce17

 

2020年9月,研究院的物理建设全部完成。公共与私密、对话与对视、体块与通透、半隐与半现,交织成实用而富有美感的空间关系。这为“科创月”活动的举办提供了成熟的空间平台。

 

 

李明:诗人与理想国

 

明

 

李明是个诗人。似乎人们总认为,倾心文学注定是苦恋,后果不言而喻。谈及诗人更是有郁郁之感。但李明不太一样,从他创作的《创新港赋》足见一斑。

“昔东海之巨舫,乃扬帆而西向。逾甲子于长安,恒不息乎破浪。惟己亥之清秋,入创新之大港。”古今但凡盛景佳楼必有诗咏歌赋,交大两度西迁,一路走来自然不缺乏“春华”“秋实”的底色,但更不该忘记的,是“筚路”“蓝缕”的艰难历程。拓荒蒙昧,实干兴邦,今朝的创新港已有天翻地覆的变化。“红枫流火”“银杏垂金”“梧桐落雨”“云杉刺天”,排比充实茂密、工整方端,短短数句,描绘出创新港的四季盛景。“科学既昌,人文复淳。乾乾夕惕,月异日新”展示出新港蒸蒸日上的新面貌。

读至末尾,“知行合一,负时代之使命;家国不二,仰西迁之精神”,家国胸怀和少年情志便在诵读者的内心激荡开来。

 

22023adefe2fa660c9f0e9251733562 33bcb90ebffe6a1e3a6b8be58dfa664

 

刚健见风骨,雄浑蕴情意。李明用文字描绘了心中的理想国。2020年9月10日,学校在创新港举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标志铭文石揭幕仪式。李明的《创新港赋》被记录、篆刻在石碑上,以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

 

王劲:沉稳其字,赤忱其人

 

劲

 

沿着石板路一直走,初秋的创新港,树树舒展,柔梢披风,绿树红墙掩映中,一座座巨构的名字逐渐显现——“敏行楼”“躬行楼”“力行楼”“泓理楼”“泓德楼”“泓生楼”“泓润楼”“和园”“和鸣苑”。师生在步履匆匆中抬头,感慨这浅金色字迹的庄严深稳,他们或许不知道,这题字来自于一位在交大工作十余年的青年教师——王劲。

王劲是中国书法系副教授,同时也是一名“双肩挑”的干部,负责学院的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可以说,这和他的专长“很对口”。书法考验人的心性和内涵,偶见“灵感突现”或“一气呵成”,实则为“厚积薄发”“反复磋磨”,一如文化宣传和建设,需要新、奇、创意做“噱头”,更需要的是一以贯之的热情和深厚的思想底蕴。王劲把这份热情和底蕴都寄托在了他的作品当中。

 

a0386e7f270709700f45e83229042c7 8caf5b48476cbfe132e667a6bc08d47

 

他为创新港大门口饮水思源碑书写了“爱国奋斗”题铭,为了与陕西省委原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舒同先生所题写的“饮水思源”风格匹配,他不断调整效果图、书写了近百遍才最终定稿。“科创月”期间,王劲书写了李明撰文的《创新港赋》大型作品,被制作、陈列于涵英楼一楼的数字展厅。与此同时,他带领宣传组步履不停,前期宣传造势、中期实时报到、后期追踪跟进;宣传册、文化墙、中英文宣传片进一步增强了研究院“科创月”活动的影响力。

沉稳其字,赤忱其人,王劲用他的品格和成果为交大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完美注脚。

 

 

艺术三杰:多维世界的造梦师

我们通常认为,现实世界是“真”的代表,而艺术作品则是“善”与“美”的化身。但我们也逐渐发现,追求艺术离不开真实世界的基础,而运用艺术也要服从于提升人类福祉这一更宏大的人文关怀。在研究院“科创月”活动期间,我们看到董琦、欧阳振宇和石淑捷展现出的艺术力量,也看到这种力量具象化后的斐然成就。

 

琪

 

董琪和石淑婕,她们的聪慧和才情一点就透,自在地栖居在二维平面的图纸里。董琪基于海上灯塔及灯塔之光的创作灵感为创新港设计标志。海天、灯塔、光,以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三个简洁的几何图形构成了整体LOGO。海天一色、横无际涯,灯塔长明、领航未来。设计简洁明了具有现代气息,却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文化思理:寓意着新港之港,有灯塔远照;象征着“真理之光”指引学生在学识海洋里远航的教育初心;预示着创新港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之灯塔的光明未来。围绕着标志主题,董琪还赋予它多样化的延展使用。以两道射线组成的光为基础,在其中不断变换图案,未来将会积极投入到学校行政办公系统、员工系统、展示系统之中。

 

石淑捷

 

人文研究院“科创月”活动宣传的展板、桁架、工作牌、桌签、手册、海报,石淑婕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展板和桁架这类大展品以紫色为基调,用金色勾勒出涵英楼的剪影,深紫、雪青、鹅黄、莹白,圆融和谐,成为“科创月”期间“科技蓝”海洋中蓬勃而出的一抹亮色。桌签、手册、伴手礼袋这类小作品,则是以柿黄色渲染,带着秋阳的暖意,送上人文的关怀。

 

欧阳

 

如果说董琪和石淑婕是二维平面的设计师,那么欧阳振宇则是三维空间的雕刻家。2020年8月1日,“与大师对话”系列首件作品——爱因斯坦雕塑在创新港落成。在一把长椅上,爱因斯坦坐在一端,另一端则是留给观赏者的空位,极具留白的分寸感。这只是欧阳振宇“与大师对话”系列的序幕,牛顿雕塑、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等作品也将陆续展出。除了“与大师对话”系列之外,“契机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同样作为创新港十大“网红打卡地”,激励着每一位在此驻足的有志之士。

 

 

 

张舒婷:心之所向在新港

 

舒

 

对于行政人员来说,“剪不断,理还乱”的,有时候不是“离愁”,而是手头的工作。2019年3月,作为科研兼创新港秘书,张舒婷一到岗,就承担起创新港物理空间建设的重任。从各研究所提出实验室、研究中心建设构想到调研整合软硬件需求、综合预算,从平台建设到采购装修,从硬件建设到软装跟进,一个纤细的身影、两行奔跑的脚印、三个无休的假期、四本厚厚的笔记,是她入职以来的真实写照。

2020年6月物理空间建设初见成效,“科创月”的号角就已吹响。在筹备过程中,草拟活动方案、整理各所活动、梳理邀请嘉宾、协助分管领导做好议程及时更新、确定嘉宾对接人信息、制作开幕式PPT、协调开幕式各项仪式涉及的沟通工作、及时发布建设情况及日常督办的新闻宣传……有过行政工作经验的人都明白,许多事情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更不是按着顺序等待人处理的。多头并进,多措并举,耐心、细心、责任心、奉献心,是工作的要求,更是为人的准则。

 


2020年9月,研究院“科创月”活动成功举办,创新港的初期建设工作也告一段落,但是张舒婷知道,她的任务、她的理想、她追寻的方向,一直都是渭水河畔巍峨的创新港。

初心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研究院成果是一个个生命的和弦,而非独奏,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可信、可为的年轻人,人文研究院才能保持生机勃勃的活力,“科创月”活动才能高效、高质地举办。我们坚信:人文人永远是年轻,年轻人永远在路上!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