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走进社会学知名学者讲坛
2017-12-27  点击:[]

12月22日晚,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走进2017社会学知名学者讲坛,进行了题为“社会工作研究的价值与创新”的精彩讲座。人文学院以及来自兄弟院校的百余位师生参加本场讲座,社会学系主任张顺教授主持这次讲座。

讲座伊始,边燕杰教授热情地介绍了王思斌教授的学术经历。王思斌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工作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工作学家。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94-2000年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主编等多项学术兼职。

王思斌教授认为,我国的社会工作理论严重落后于实践,推进社会工作研究是学科发展、学术地位、专业地位和实务发展的必然要求。讲座第一部分明确了社会工作研究的概念,认为社会工作研究既有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共性,也有其特性,体现在社会工作的实践性和强烈的价值介入。借鉴社会学研究的分工,社会工作研究也有自己的分工,这主要表现于“学术研究”与“实践研究”形成的连续统(谱系)。学术视角的社工研究强调创造能够影响实践的对策性或启发性的新知,实践视角的社工研究强调创造具有指导意义的服务模式。在福利制度和文化特征下,中西方社工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这也是必须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研究系统化的重要原因。王教授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工作研究不但讲认识论,还要注重方法论、实践论。定量研究与定性(质性)研究,循证研究、干预研究、行动研究、实践研究都有各自的功能。在实际研究中要特别注意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有效性的结合。王教授指出了我国社会工作研究创新可能有如下类型:第一,中国概念-中国事实,即用中国文化中的概念来概括反应社会事实;第二,通融概念-中国事实,即在中国事实基础上通融中西文化形成自己的概念;第三,拓展概念-中国事实,即拓展学术界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实际;第四,外来概念-中国资料,即用现有理论概念理论解释中国事实。实现社会工作话语创新,可以从反映重要的社会实践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边缘性共同话语入手,开展深入研究,经验总结、理论比较和概括重构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提问环节,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还就如何更好地把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如何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理论既有知识、如何评估社工实务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过程研究等问题与王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教授均给予了精彩的回答。最后,系主任张顺教授总结说,王教授的讲演幽默而不失深刻,特别是关于如何进行本土化学术研究创新的基本模式,对于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的同学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李诗扬 摄影:祝毅)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