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交大力量】王瑶:诗性科幻 快意人生
2017-06-08  点击:[]



来源:交大新闻网


开栏语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着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交大砥砺奋进的丰硕成果,夯实学校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思想交大”建设的思想基础、人才基础和平台基础,学校党委组织开展“春生夏长”双月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总结和集中宣传一批先进个人、优秀团队和科研平台,赋予交大故事更生动的传播力,在校内进一步鼓足干劲、凝心聚力,在校外展示交大力量、提升交大影响,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即日起,西安交大新闻网开设【交大力量】栏目,全面聚焦先进个人、优秀团队和平台,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用生动的笔触、鲜活的视角全方位展示蓬勃发展的交大力量。


王瑶:诗性科幻 快意人生


    王瑶,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副教授,科幻作家夏笳。2014年入职以来,以博士阶段研究框架为基础,对当代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展开了进一步深入探索。发表论文20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2篇,CSSCI论文2篇,英文论文2篇。多次获得“科幻世界银河奖”和“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国内重要科幻奖项,《关妖精的瓶子》《百鬼夜行街》《童童的夏天》《2044年春节旧事》等作品被陆续翻译为英语、日语、波兰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


“人生没有弯路,因为人生没有所谓的捷径”

    王瑶的专业背景非常丰富,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学,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戴锦华教授,专攻“当代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对于她来说,走向文学研究的学术之路更像是一个“无心插柳”的选择。

    丰富的学科交叉经验对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不同专业间切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意味着要放弃之前多年学习专业的经验,转而去研究一门崭新的学科。王瑶坦言,当时选择不同专业并不是提前规划好的人生路线,更多地只是由于兴趣使然、直觉先行。但是当真正面对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处于一个非常无知的状态时,就不得不“知耻而后勇”,下苦工钻研。

    “人要经常性地做好准备去适应面对挑战的状态,这才是正常的状态。”回忆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王瑶认为每个阶段都为自己储备了很多重要的技能。“人生没有弯路,因为人生没有所谓的捷径。可能我现在已经把物理知识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物理学科的学习让我培养了逻辑思维和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研究生阶段接触戏剧,我开始学会如何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写故事。”读博期间,王瑶对当代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也是她不断调整目标定位的重要阶段。可以说,博士论文为王瑶打开了在当代中国科幻研究领域的思考空间,让她从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角度对有趣的科幻作品进行深入探究。也正是这个时期,她坚定了自己进行中国科幻研究的道路。


“保持跃跃欲试 整个人都会发光

    科幻研究在中国是一个非常边缘的学术领域,真正成体系的研究很少。90年代到2012年期间,中国文坛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当代科幻作品,文坛的“科幻热”带动了学术研究的热情。近几年有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当代科幻文学研究,但是总体来说,这方面的研究非常不易推进,因为传统的文学研究者往往会从人文关怀、审美、叙事等角度去分析科幻作品,而忽视其中更加复杂的社会与文化政治议题。

    从做博士论文开始,王瑶就一直聚焦她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中国科幻的中国性到底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许多“好玩儿”的话题,诸如“人们想象中国的方法是怎么在近代历史里面形成的”“中国人对科学的一种神话式的想象和对中国的想象是什么关系”等。随着中国科幻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有许多外国学者也对中国科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王瑶甚至还收到了国外一些学生的邮件,他们希望将中国科幻作为自己硕士或者博士的研究方向。这让王瑶觉得,更加应该从中国人的角度出发,清晰地阐明“中国科幻的中国性”,从而为当代中国科幻这样一个看起来很“虚幻”的研究领域进行理论建设,为思考中国科幻文学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王瑶笑称自己的研究领域好像确实有点“虚”,但她从中的收获却是“实实在在”。“科研之路难免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做博士论文期间,推翻一个个不成立的想法之后,会很有挫败感,这个时候就需要动力和意志力来支撑自己继续坚持研究下去,继续写下去。”她认为做科研一定要真诚,真诚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困惑,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写作生命,通过对问题的感受力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不断超越自我,从每一个小事的成功中收获快乐、勇气、成就感,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写作是一种生命经验,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作家不是用作品来定义的,作家是用很作家的方式在理解和观察这个世界,去表达和记录自己的想法。”王瑶认为,创作冲动、表达冲动是写作必不可少的要素。

    2015年,王瑶的科幻小说“Let’s Have a Talk”在 Nature 上发表,引起了校内师生的热议。可是谈起向 Nature 投稿的动因,她却笑言自己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但是她始终坚持一种态度,那就是不断地去“跨越边界”。“跃跃欲试的状态是非常宝贵的,回想当时的自己觉得整个人都在发光。真正闪光之处不在于成功发表,而是当你看到一扇门的时候,就忍不住要去敲一敲、推一推,那种感觉非常美好。”


从“卷心菜的春天”里看到写作的诗性

    在成为教师之前,王瑶已经用“科幻作家夏笳”的身份写了十多年科幻小说,但是直到现在,写作对她来说依然不是易事,每次写东西都是一次苦修的过程,其中充满了许多故事和体悟。

    这些关于写作的小故事和人生理念,王瑶都会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分享。教学上,她也一直关注有意思的、有创意的课程。近几个月来,她在筹备开一门创意写作方面的课,一边研究怎么教,一边身体力行去尝试有效的写作练习方法。有时候她也会在课堂上朗读学生们喜欢的文字,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王瑶崇尚写作的诗性,她认为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感受力,她会跟学生讲述很多生活中美好的小事,教会学生如何发现生活之美,如何体悟人生的诗性。在学校主楼前有许多形状类似卷心菜的观赏性植物,学名羽衣甘蓝。王瑶刚回来西安工作的那个冬天,由于不太适应新的环境,压力很大,整个冬天过得很抑郁。到春天的时候,有一天她走在校园里,无意中发现路边的羽衣甘蓝竟然开花了。“那一瞬间我感动得要哭了,因为它冬天大部分时候都是灰头土脸地趴在地里,叶子还残破不全,但是春天来了它就会努力去抽穗,还开出像油菜花一样金黄色的花。当时我就拍照并且写下了这个故事。我会跟我的学生讲,为什么你要去观察生活,因为其实文学本身的意义就是从非常琐碎的生活里面发现闪光的瞬间。这个闪光的瞬间其实一直在那里,如果你去观察、去感悟,就能够体会到,它是能够支撑着你的。你会看到,这个卷心菜也是有春天的。”这或许就是文艺青年看待生活的方式。

    不论是科研、写作还是教学,王瑶说,做任何一件事情,职业尊严不是靠奖项或是写在履历上的成就,而是来自于她知道自己为之投入了很多心血,而且探索了别人之前可能没有探索到的一些领域,在这方面有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有了分享给别人的价值。这个爱生活、爱科幻、爱写作的青年学者,正在用她的方式一点点影响着她的学生、她的读者。

作者: 朱萍萍
编辑: 星 火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