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心目中,记者这个职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老板别哭”的出现,草根创业者何去何从?工作是选择自己擅长的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种种此类的问题,在2015年“‘职’要有你”职业规划分享会上都能得到解答。
5月29日晚7点30分,在主E610会议室,人文学院硕4048党支部联合人文学院研究生会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职业规划分享会。分享会由硕4048支部书记樊星主持,4位嘉宾和20多位来自新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就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分享嘉宾梁潇就职于陕西日报专题新闻部,是陕南瞭望编辑室负责人,她以“众声喧哗下的坚守和创新”为发言主题,九年的深度报道工作,她将媒体工作者的日常形容为“烧脑行动”,和大众想象中的光鲜亮丽相距甚远,做媒体就要对吃苦有所准备,但她并不赞成现在的年轻人熬夜工作的现象,通过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有效的时间安排,这样的身体恶性透支是可以避免的。多次参与重大新闻题材报道的她,从资深从业者的角度,为大家解读研究生或者更高学历的从业者,要想在这个行业立足,欠缺什么,包括数据统计方法在内,多样的知识结构将大有裨益。通过分享自己刚入行的亲身经历,梁潇绘声绘色地向大家表达自己对于记者这份工作的认识。她鼓励对媒体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不要对权威和名人有所畏惧,只要有智慧,有勇气,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在与听众互动中,她提到,当下,媒体人需要自律,责任和善良非常重要,记者笔下有乌纱万顶,记者笔下也有人命关天,因此在举起手中的利剑时,要三思而后行。她指出,现下部分高学历者有眼高手低的问题,应该要多思考怎样把知识转化为效益,变为一种富有逻辑思维和深度的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分享嘉宾——梁潇,《陕西日报》记者
1988年出生的徐祥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在已经是中润实业创始人、总经理,他就“我就是我,我的职业是创业”与大家进行交流。回顾自己五年的工作经历,从北京TED策展人、到教育培训行业、微软中国子项目校园俱乐部、艺术写真摄影店合伙人、大型论坛活动组织者、西安品牌果汁企业市场推广、电子工程到现在的生态农业,徐祥勇借用自己无数次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转折点,向大家表达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个人的预期、定位要切合实际,周密的职业规划将事半功倍,在前期进行周密计划,通过调研详细了解产品市场需求和前景,减少弯路。抗压、抗打击和冒险精神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现在,他的公司主营生态农业产品,他称,“这回归了帮助别人,让缺乏社会资源的贫困者也能在市场经济中获益。”

分享嘉宾——徐祥勇,中润实业总经理
其他嘉宾也进行了发言,并就学生提问展开互动。毕业多年的国企工作者李立,现在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她建议毕业生最重要的是先选择平台来积淀并历练自己,就业后再创业是不错的选择。我校哲学专业博士黄敏杰通过介绍自己的求学和职业道路,指出,在不断碰钉子的过程中,会找到自己真正擅长和喜欢的事。

活动现场
文 / 杨露
图 / 万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