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国运杯”辩论赛初赛暨通识核心课程《批创性与创新性思维导论》辩论赛于兴庆校区丝路大讲堂正式开始。中华网、丝路新影工作室哔哩哔哩平台和微博平台对本次辩论赛进行了现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55.8万人次,累计获赞4.2万人次。
本次辩论赛分别以“大学生更应该把未来的人生看作是一张蓝图/冒险”和“当代青年人追求幸福,应该多做加法/减法”为题开展辩论。由《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导论》课程的16位学生组成正反方,比赛现场同学们穿浅色(支持正方)或深色(支持反方)的衣服代表自己的立场观点。辩论结束后,改变立场的观众同学更换座位区,这一互动环节不仅增强了比赛的参与性,也为整个辩论活动增添了更多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筹)主任委员董毓教授、国际辩论赛著名教练及评委、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张爱萍教授,以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伟教授担任比赛评委。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辛晓红,泰和泰(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春红,西安市曲江第三小学一级教师数学教研组长刘彬,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院务副主任王美玲,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通识教育主管杨程,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项目部贾思宇,新华网编辑、记者杨喜龙,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梁飞燕等领导出席比赛。
“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本次辩论赛聚焦于青年大学生这一充满活力群体,关注时下青年的成长与困境,探讨人生道路上的挑战与困境。通过一场场激烈的辩论,在一次次唇齿交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加深理论理解,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智慧的火花。
比赛上半场,双方围绕“大学生更应该把未来的人生看作是一张蓝图/冒险”展开角逐。正方选手强调蓝图对人生的规划和风险的抵御能力,反方选手提出冒险中存在的风险和收益。随后,双方选手又分别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困境展开辩论。
比赛下半场,双方围绕“当代青年人追求幸福,应该多做加法/减法”开展辩论。正方围绕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强调实践探索,反方则着眼于当代青年的现实困境,认为应该减去累赘,回归本真。
赛后,现场观众和选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交流,张爱萍教授和董毓教授对两场比赛做出了精准而深刻的点评,不仅指出双方存在的问题,从使用数据运用、问题分析、思考模式等给予了专业指导。同时着重强调青年人应具有昂扬的精神面貌,开放包容的气度和广阔的时代视野,以及思维清晰缜密与理性质疑的重要性。
经过评委打分并结合观众支持情况,王之恒、袁斌、魏靖雅、司敏涵荣获“最佳辩手”荣誉称号;刘骏、秦小涵、肖楷真、周楚峰荣获“优秀辩手”荣誉称号。
颁奖结束后,辛晓红理事长发言致辞,称赞了参赛选手的表现,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董春红委员从赛制设计、辩题选择、选手表现三个方面做出点评,充分肯定了此次比赛对青年的教育意义。
王美玲总结致辞,强调语言是思维的具象化,表达了自己对辩题的理解,对大学生注重思维、实践提出了具体建议。
比赛中,正反双方连珠妙语激发出思维的火花,他们精妙言辞中蕴含着深刻见解;评委老师点评独到、见解深刻,为比赛增添了智慧的光芒;观众们听得屏气凝神,酣畅淋漓,被辩论的精彩所吸引,完全沉浸在这场思维的盛宴中。整场比赛语言的魅力、思维的碰撞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也对人生选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导论》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王伟教授、韩鹏杰教授和城市学院张爱萍教授共同开设,着重培养学生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能力。本课程通过“讲授—交互—反思”(PIR)的课堂模式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和创新性思考,在实际的思维实践中锻炼并提升思维能力。自2017年开设以来,该课程以平等包容、开放活跃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荣获多项省级和校级荣誉,2024年上线智慧树平台和大学MOOC平台,是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系列辩论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运杯”系列辩论赛由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教务处、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导论》课程组、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辩论赛会务组承办;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艺术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丝路新影工作室、全国思政课程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