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学院党建
分党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党建 >> 分党委 >> 正文
牢记重托 砥砺前行 ——人文学院硕6068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感想
2016-10-24  点击:[]

“希望同学们要树立学科自信、学术自信、个人自信,在这个大变革时代,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做社会的思想布道者。”王树国校长在10月21日下午参加人文学院硕6068党支部生活会时提出的殷切期望,言犹在耳;其关怀之情,令在座的人文学院师生倍感振奋!

【哲学之光】

我曾多次被问到过一个问题:学习哲学有什么用?我经常无言以对,因为哲学最大的作用也许正是“无用之用”。今日之哲学作为一门具体学科,它所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像自然科学般显而易见。但是正如王校长所说,他年轻时特别想学哲学,阴差阳错学习了自然科学;这么多年来,他从未停止阅读和学习哲学著作,对他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上也深有启发。哲学研究的是规律,我们要注意关注、观察社会的具体现象,发现其背后的普遍性规律,从而为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好准备。

哲学是人类生活的灵魂,它使人更加智慧。而我们被希冀未来成为的,就是睿智、有担当、能做大事的人,所以作为“智慧之学”,哲学能够发挥精神精华的引领和升华作用,提升主体人格品质,从而促使我们逐步成长为真正具有独立深邃思想境界之人。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我们,能具体进行哪些实践呢?首先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从而实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哲学的理论指导作用。“为者常行,行者常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春天】

1978年末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注定被历史所深深铭记。寒冬已过,1979年的春天来得分外的早。在春寒料峭的北京,邓小平同志在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尽快补课。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比国外落后了。这个讲话瞬间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传遍了每一个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者的心中,他们在呐喊: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经历着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目前中国的一些时代问题,是以往的历史和国外经验回答不了的,这需要我们构建新理论,阅读经典固然好,我们还要有创造新思想的觉悟和自信”。王树国校长对师生嘱咐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话中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世界性与本土性相结合,符合时代趋势,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继承性与民族性。在这个基础上,面对当代中国的现状,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具有时代性和原创性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要创新,社会科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创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青年学子,要有问题敏感性,做一个睿智的人,不为眼前的困难烦扰,“跳出眼前”,在一个更宏大的格局和视角下看社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动中透过现象看出本质,看出规律,利用规律解决现实问题,合理预测、指导未来,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而这一切,都需要青年学子具有家国责任和历史担当,王树国校长以毛主席的一系列牢牢抓住当时中国社会本质的理论著作为例,阐述了社会科学要从调查中来到实践中去,历史担当与使命感结合,才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伟大的研究。

【思想—理性回归】

“思想交大”既是理论建构又是现实之音。中外哲学史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思想闪耀着理性之光,是时代进步的精神动力。

学术之路目的何在,我想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获得更高层次的生存技能,此谓之“术”,“术”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体现和延伸,正如科技哲学强调的技术是人类手臂的延长。这是我们走向社会,回报社会的一个能力资本。在我看来,学习有三种境界,一是知识积累,二是逻辑提炼,三是自主创新。研究生学业开启之前,我们几乎处在“听老师话,做熟练工人的阶段”。同样的我们现在叫研究生,“研究生”这个名称是针对问题而来的,就是要解决“有知识没思想、有学位没学问”的问题。

进入物质社会以后,“术”的爆发让人产生了盲目的自信和崇拜而让道和术逐渐偏离失去平衡。我们的社会生活、价值体系甚至是学术观都走向了对“术”单向度的追求,而把思想冷落在一旁。比如说,社会上实用主义横行,校园里学术浮躁普遍,思想里虚无主义作祟。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存在,“思想交大”的呼唤更是对社会尴尬的回应。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过“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回想技术与思想的偏离不正是这种真实的尴尬。开学典礼上王校长对于道德的鲜明“提点”和组织生活会对“哲学”的着重强调正是抓住了学校人文精神培育的“七寸”。

“思想交大”,有赖于交大人齐心协力,共同发光发热。为交大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之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汇融合,有利于开拓思路、促进创新,为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建设交大学派,在理工科进一步发挥其传统优势的同时,也离不开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领域的新开拓。让技术与思想相得益彰、相互平衡,在知识积累中实现升华,让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充满校园,共建我们交大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同行】

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敬爱的王校长亲切和睿智的风范,有如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言谈举止中展现着深厚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王校长将自己研究生求学的一段难忘经历娓娓道来,讲述了自己在做机械齿轮研究的关键时节,闪烁着思想的火花,依靠着人文学科思辨性的方法论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获得重大科研成果,攻克了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他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一门关于“规律”的科学。区别仅在于自然科学关注的是微观、具体的规律,而社会科学把握的是宏观、总体上的规律。利用社会科学思考的宏观性、联系性来指导自然科学具体问题的解决,效果往往十分显著。因此,许多搞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家同时也是人文素养极高的学者。这一席话,使大家备受感动和鼓舞。在谈到学校的发展时,王校长深有感触的说:到西安交大工作,我深感荣幸,也倍感责任重大,唯有夙夜在公、尽心竭力,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要让这所百年名校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我们要把创新港建成在未来五十年保持先进的“智慧之城”。同学们都被校长的拼劲所震撼和感动,师生们阵阵热烈的掌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激动!

回顾百年交大风雨兼程,“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无数交大人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才智;今年是交大第三甲子的开局之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水者思其源”,我们将继承交大优良传统,不辜负交大人的精神使命责任担当,不忘前行初心、牢记使命担当,携手同行,开创交大更加辉煌的新篇章,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交大力量。

(供稿:人文学院 刘西珍 王红艳 李晓文 刘珈彤 辛南 柴海鹏)

附件列表:本新闻不包含附件。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