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定文化自信,响应时代号召,2024年3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2022级党支部、硕3117和3119班联合党支部成功举办了知行讲堂第四期“中华文明源与流”主题党日活动。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博2022级党支部书记杨贵龙主持,哲学系常新教授主讲。
常新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底蕴,从六个维度全面而系统地解读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他首先从西方世界对中国文明的质疑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进而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文化遗址发掘说起,生动描绘了中华文化萌芽的历史场景。随后阐述了原始部落如何逐渐发展为国家形态的历史进程,特别聚焦于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夏朝的兴起、商代与周代的政治与文化特色。常新教授特别强调了西周初期建立的礼乐文明的理性精神在构建儒家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明特征,进一步提炼出中华文明的特质,包括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精神、对人伦道德传统的重视、“忧道不忧贫”的忧患意识,以及包容并蓄、重实践的生活方式等。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就中华文明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于亦潇同学提出了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影响问题。常新教授从儒家思想、古代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揭示了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多方面、深刻、独特的影响。
来自哲学专业的赵轶凡同学对周王朝的礼乐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常新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周王朝的礼乐制度就是文化统治力量的极大体现,文化内涵的融合比武力征服在统一国家方面更具有优势,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就是文化不断融合的结果,同西方文明相比较具有一定的文化优势,对此我们有文化自信。
社会学博士生苏浩亮则探讨了儒学思想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关系,常教授指出,儒学重视集体主义,但不否认个体价值的实现,个体价值的实现蕴含在三纲八目之中。现代中国文化构建既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传统,也要尊重个体的价值与自由。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知行讲堂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华文明源与流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责任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马雨萌
杨斯钫
图: 杨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