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双院协同育人,推进校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7月19日-21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崇实书院十名师生组成的“永联同心”队伍前往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队伍由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劲、崇实书院院务副主任王美玲、人文学院党委组织员颜佳带队。
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于1970年在长江滩涂围垦而成,曾是苏南地区面积最小、最落后的村庄。自改革开放以来,永联坚持走乡村振兴的道路,在村书记吴栋材同志的带领下,由小村变大村,由穷村变富村,目前已经形成永卓控股、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永合社区等五个乡村治理主体,走在了我国乡村建设的最前列。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带领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在参观学习永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专业特长与社会需求对接,助力乡村振兴与社会建设,同时通过交流寻求更多校企合作方式,为学子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与契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
参观交流汲取经验,产教融合协同创新
7月19日上午,师生一行来到金手指广场,参观永联展示馆。馆内展示了永联村40多年来的发展之路,以工业化牵引、带动城镇化、进而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二楼放映厅中,一行人观看了传奇村官吴栋材的纪录片。改革开放后,永联村在吴栋材的带领下,首先打破“以粮为纲”的禁锢,从开挖鱼塘到开办轧钢厂。吴栋材以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担当和高瞻远瞩的敏锐判断,为永联村开辟出一条现代化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民众致富的同时,永联村不忘乡村治理与文化建设,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在永联运行管理中心,一行人看到了“数字永联”的集控大屏,“一格五员”的联动处置模式、数字产业、数字民生、数字治理等各个模块的强大功能,让在场师生无不惊叹于这一治理体系的高度智能化与人性化。同时,永联的“积分制”评比办法开创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变物质奖励为精神激励,变榜样引领为集体带动,使得文明成为内化于每个永联人心底的习惯。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本科生黄志娟感慨道:“《礼记·大道之行也》中有言: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便是我在永联小镇最真实的感受。不管是在社区老人、食堂阿姨还是工作人员身上,我们都能体会到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我相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深厚的文化支撑,还有一群乐于奉献的能人志士,永联村的现代化之花只会开的越来越茂盛。”
7月19日下午,实践团队与永联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永联实业集团总经理助理、食品加工事业部经理程菁恒向师生分享了永联村产业发展经验。他指出,渠道是产业中最重要的环节,永联村一直以来都是以销定产,确定了产品卖到哪里去,再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接下来,永联村将继续推进多元化发展,实现不断向外开拓市场的更高目标。在回答实践队员提出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与人情味之间的冲突问题时,永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数字化管理部部长黄观明谈到,数字乡村建设是从解决民众的实际难题出发,比如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办“金手指”卡,与数字化系统绑定,从而便捷办理多项业务。数字化更多只是支撑,不是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服务老百姓。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华夏第一钢村”钢铁工业的发展情况,7月20日上午,师生一行先后参观了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特钢公司、宏泰码头。面对干净整洁的数字化车间、集控中心调度室有条不紊的工作场景,人文学院中文系本科生宁远不禁感慨:“永钢钢铁企业颠覆了我对以往钢铁企业的认识与感受,重工业企业往往传统印象里黑烟滚滚,江河污浊,而永钢却大力发展绿色钢铁,智能钢铁,钢铁企业周边天更蓝、水更清,一面面智能控制屏在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真正实现了钢铁产量与效能的提高。”
7月21日下午,实践团队一行人参观了永联村卫生服务中心、永联融媒体中心、绿普资源项目下的3D打印实物等。通过实地参观,大家纷纷感受到永联村正在集聚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人文学院中文系本科生王新宇谈道:“和我从小生长的西北农村相比,我在永联最突出的感受就是他们不断的理念创新和开拓进取。永联村始终将人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深刻践行习总书记所说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齐飞;并通过绿色创新理念与现代生产技术的结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循环产业、绿色产业、数字产业,真正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永联村的成功经验昭示世人,发展的道路上永远不要固步自封,兼容并包,勇于开拓,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奇迹。”。
支部共建铸精魂,校企合作谋发展
7月2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一行来到永卓控股开展党建交流会,会议由永卓控股永卓学院校企合作经理张姝瑞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崇实书院师生联合第二党支部郭欣宇首先做题为“忆百廿校史,学西迁精神”的微宣讲。她从交大西迁老教授们写给习总书记的一封信引入,简单回顾了交通大学百年的发展历程,而后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党中央一声令下,交大师生“打起背包就出发”,“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阔征程。西迁前辈们开垦拓荒,为服务新中国工业建设、完善高等教育格局做出重大贡献,这与永联村民大胆突破,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现代化,实现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具有共通的精神内涵。听党指挥跟党走,胸怀大局、艰苦创业,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思想保障。
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劲就本次参观交流发表了讲话。他先对永联村永卓控股对交大师生一行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他指出,这次永联之行,既是一场学习乡村振兴成功经验的学习之旅,也是一场深化产教融合的合作之旅,还是履行交大人文学院今年三月来永联考察时所做承诺的践约之旅。他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认知水平,把知识运用在社会建设中,“本次交流活动要深化双方合作,访企拓岗,使校企合作达到更高水平”。
永卓控股董办党支部书记、董办副主任高宏武介绍了永联村和永卓控股的党建工作情况,指出党委引领力、党员凝聚力等“四力”在支部建设中的重要性,他表示期望依托苏陕合作、校友会等有利条件,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持续深入展开。永卓控股品牌建设与宣传室副主任黄炜又从民生角度介绍了永联村的医疗与教育情况,乡村建设始终以民为本,永联村在民众养老、就医、子女入学问题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未来还将不断探索民生服务的更佳模式。
与会人员就永联经验进行交流讨论、发表感想。“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这次实践中做西迁精神的宣讲,并在支部共建会议上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心得。永联村是乡村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成功案例和优秀典范,其发展史和交大校史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不论是永联人,还是交大人,其胸怀大局、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最终克服万难取得成功的关键。”郭欣宇在交流结束后表示。如今的永联村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共建共享,开放包容,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本科生邓皓然谈到:“我所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联人‘说了算,定了干’的引领思想。在永联发展历程中每一次重大转型的关键时刻,永联人谋定发展方向后就会全力以赴执行,这是永联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发展的重中之重。”
书法之美化润心灵,文化精神赓续使命
7月20日下午,西安交大人文学院与永联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文艺旅”美育交流。师生一行参观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永瓷工坊、暨阳书画院,接受陶瓷艺术、传统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的美育熏陶。
在参观欣赏暨阳书画院所展作品时,深耕书法艺术多年的王劲老师现场做起了讲解,对每幅作品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看到篆书《说文》的展陈柜,他细致讲述《说文》中540个部首的由来情况,及其和书法练习之间的密切关系。参观之后,王劲老师为永联学院学员带来了一场题为“书法中的智慧与修养”的讲座。他从汉字独特的造型美和节奏美切入,阐释书法如何“立象以尽意”,并指出书法审美与民族精神息息相关,中国书法蕴含着中国人讲中和之美、书如其人的思想观念。最终,王劲老师呼吁同学们将文化认同践行在书写中,以书法提升个人修养,体道艺之合,究圣哲之蕴。最后,王劲老师与暨阳书画院艺术家进行了书法艺术交流,现场书写“观海听涛”四字,博大苍雄,正如他在宏泰码头上看滚滚长江东逝的内心感受。
王劲老师的书法美育课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广泛好评。永卓控股大学生训练营王子昂表示:“一下午的时间里我受益匪浅。王劲教授讲述的‘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体现出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写好书法一定要了解书法中的阴阳对立统一观和中庸之道’等思想,让我终于明白了小时候父母为何一定要我学习书法。”人文学院书法系本科生琚智鹏说道:“下来之后有同学问我:你们书法平时的课都这么有意思么?我的回答是:是的。还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探寻去传承,短短一个小时的美育课程不能教会人们书写,但绝对足以激发同学们对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书法艺术出发,修身养性,热爱生活。”
“此次永联之行让我收获满满,它绝不仅仅只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此行我们对永联村成功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学习调研,掌握到了第一手材料、听取到了一线声音,更借鉴到了一流经验,这为我们解剖麻雀、研究问题、寻策问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未来,我要将这些收获积极转化为文字记录并付诸实践,真正将“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回答好这道事关“发展”的必选题。”人文学院哲学系本科生秦晓淼在实践结束后分享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场参观乡村振兴成功案例的学习之旅,也是深入推动校企合作、促进支部共建的交流之旅,更是青年学子“走出去”,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对接,全面提升自我修养、更好助力社会建设的实践之旅。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师生将一如既往践行“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脚踏实地,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持续推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书写青春的华美乐章!
图文:人文学院、崇实书院“永联同心”社会实践调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