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社会学一流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05-26  点击:[]

 


 2021年5月23日,社会学一流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研讨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涵英楼顺利召开,来自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代表、兄弟高校社会学专业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社会学系的老师对新时代下加强社会学一流专业建设、创新课程思政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新格局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黄家亮副教授主持。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顾东辉教授以“学科在场境”为题总结社会学学科的特殊性,强调要增强学科自信、拓展场域思维、以更加积极高效的学科建设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他从“人在场境”的理论概念出发提出“学科在场境”,认为学科建设要充分认识学科行为、属性区位的特点;要深入理解新发展态势下社会学学科的外在场境;社会学学科要自我增能,优化科学研究、加强立德树人、开展对外服务、打造特色单位;最终实现服务新发展格局、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郭伟和教授着重讨论社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借助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实务工作的实践导向,以此作为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拓展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抓手。郭伟和老师从杜威实用主义、柯林斯智性实践的相关讨论入手,提出社会工作技术、方法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同实践情境相结合,提高社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理论概念的厘清,也需要教学实践的探索,更需要让学生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奕轩老师以自己讲授的《家庭与性别社会学》为实例,总结“课程思政”的模式探索,她强调要“以情感人、以真动人、以理服人”,以“新、真、深”创新授课方式,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等重要环节加强授课过程的模式创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情分析为基、“课程思政”为本、知识架构为纲、情境创设为术、信息技术为媒,最终让家庭性别社会学教育带着温度落地,实现“站在时代高度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发祥教授认为王奕轩副教授关于课程思政的做法很有特色,值得在各个高校学习,并建议社会学教指委应该多组织类似的研讨。教育部社会学类教指委委员、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对教学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做了提要式发言,他指出教学过程不仅是个科学知识传播的过程,也是人格思想养成的过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教书育人。教育部社会学类教指委委员,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韩恒教授认为,这个研讨会把专业建设和课程思政很好的结合起来,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专业在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上的特色做法值得学习。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黄家亮副教授认为三位汇报人分别从“专业建设的理论性问题”、“人才培养的实务性导向”、“教学实践的模式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展示,层次分明、内容充实、互为衔接、结构完整。他指出做好专业建设事关社会学学科的未来,并建议在学科建设、教师绩效考核中加大向一线教学的倾斜力度,要让老师有条件静下心来教好一堂课、教会一群人、教出一批人才,实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社会学系杨建科教授最后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教学是学科专业的生命线,学者不仅要做好科研工作,成为合格的“研究者”,更要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合格的人才。他建议全国各兄弟院校以后多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的经验交流,互相取经,“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实现学科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的共同繁荣,携手为国家发展大局贡献人才。研讨会最后在轻松、愉快、热烈的交谈中顺利结束。

文字:柯希望

图片:马旭蕾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