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陕军·陕西优秀青年作家进百校”活动于5月22日晚七点半走进西安交通大学星空报告厅,本次活动由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承办,人文学院中文系和教职工读书协会协办,搭载思源讲书堂文化交流平台,以“诗歌三人行·民族文化自信与陕西文学传统漫谈”为主题展开。到场的三位主讲人分别是:中国作协会员马慧聪(陕西省青联委员,陕西省作协理事,《延河》下半月刊主编),中国作协会员马召平(陕西省作协理事,高级记者,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副主任),中国作协会员宁颖芳(陕西省作协理事,咸阳市作协副主席,《秦都》杂志主编)。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琪,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杨枫、张雅颉,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秘书长马妤,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办公室主任孙毅超,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重作为嘉宾出席活动,中文系李明老师作为主持人,与广大师生共同品读诗歌和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文学之美。
漫谈围绕三大主题展开。
主题一:民族文化自信
马慧聪谈到,“十九大”提出了“美好生活”的理念,说明我们对生命的追求更加完整,更加进步。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建设四十年,当中国人都富裕起来后,我们应该想尽办法进行文化建设,比如现在诗词大赛,各类诗歌讲座都办得有声有色,通过这些方式建立文化自信是历史发展的力量。就两种文明而言,中西方文明从根本上是不同的,西方属力量型文明,东方是智慧型文明,所以中国应该自信地走自己的文化和文明发展之路。从新中国建立起,我们的发展之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华之中国,第二阶段是东方之中国,第三阶段是世界之中国,这是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的,中国文学终将被世界认可,中国模式将被全世界学习。
宁颖芳谈到,中国古代古诗词和哲学美学传统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博尔赫斯就曾说中国是他非常向往的精神国度,庞德也翻译了中国很多诗歌,聂鲁达曾三次到中国和茅盾,丁玲,艾青等作家进行交流,所以作为中国人更应从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养分。
交流结束后,嘉宾杨枫在现场朗诵了马召平的诗歌《长安以南》,开启了下一个主题。
主题二:陕西文学传统
马召平谈到,陕西文学并非外界笼统印象中的乡土文学,它包含了很多深刻的东西。文学理论有一个游戏说,但陕西作家不是在游戏,而是将文学作为生命的追求,把文学作为终生信仰。外界好像认为陕西只有乡村,但是贾平凹认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乡土社会,文学创作就是扎根于这个土地,因此他真正影响和带动了一批人。国外大量作品进入中国后,新一代作家对国外作品更为熟悉和接受,所以如今文学上的高原多,高峰少,而陕西文学有自己的高峰在,贾平凹,路遥,红柯的作品都能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他们以生命写作,为人民,为自己内心的真实去写作,延续了陕西文学的传统。真正的写作是严肃写作,而陕西文学传统就是一种严肃写作。
李明老师也提到,陕西作家确实是呕心沥血在创作。古代文学批评里面讲到地域和文学传统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汉书·地理志》说水土丰厚的地方,人的性情也比较敦厚。陕西具有这种厚重的地理表征,因此陕西作家的创作也如丰厚的水土一样严肃而厚重。
宁颖芳提到陕西文学的传统具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特征,《创业史》,《平凡的世界》,《好人难做》,《青木川》等都是这样,作家长期同人民,同劳动在一起,才能写出如此生动的作品。马慧聪谈到自己提出的“绿色文学”的理念,倡导人,自然和社会融为一体,和谐发展,正是根植于自己从小在陕北的生活,对这片土地的感激。
交流结束后,嘉宾张雅劼朗诵了马慧聪的诗歌《千里之外》,诗歌中对母亲,土地的深厚感情深深感动了现场观众。
主题三:诗歌创作技巧
马召平说,能够保持生命的激情和内心的敏感,才能写出好的诗。诗酒趁年华,年轻人更能够写出好诗。当然,诗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还需有深刻的思想,如今很多诗写到最后变样了,当下流行的一些诗体,诗的跨度和跳跃感,甚至生命的敏感都没有。这是诗歌创作一定要注意的。
马慧聪谈到今天很多人为什么不读诗了?因为诗人把诗写成了散文,小说,只有诗而没有歌,没有画面和韵律感,我创作的技巧主要有四个,第一,开承转合,画龙点睛;第二,词无大小,巧妙连接;第三,深入浅出,有诗有歌;第四,让名词动起来,少用形容词。
宁颖芳谈作诗,认为诗歌首先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歌德就说过他只在恋爱的时候写情诗。还要有想象力,因为比蝴蝶更好看的是对蝴蝶的想象。并且诗中一定要有深刻的思想和哲理。最后,诗歌一定要有留白,就像有些电影的开放式结局会给人们留下更多想象空间,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做到意象简洁,指向具有多样性。
交流结束后,嘉宾马妤朗诵了宁颖芳的诗歌《如果爱着》,为本次漫谈奏响了诗情画意的尾声。
对三个主题的讨论结束后,主讲人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内容涉及到文学创作心理,投稿技巧及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主讲人都鼓励年轻人既要保持生命的热情和敏感,又能够沉淀下来,多写作,多尝试,不怕失败坎坷,在文学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汲取中国文化的养分,为文学梦想而努力。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李重副部长总结到,当代哲学界大师有很多也表达出对中国文化的致敬,不是因为外在形式,而是内心对自身文化的审视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并不封闭保守,而是处在不断的对话和融合中,具有流动的活力。重新建立起能够和现代经济相匹配的,值得我们现代人为之骄傲的中国文化依然需要一批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人不断探索和创造,这个任务非常迫切,希望这类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去传播善与美。当代大学生不只是要掌握一门技术,更要有高度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觉。
活动最后,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琪为现场观众赠送杂志,并合影留念。
文字:王佳伟
摄影:X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