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文学院召开归国教师汇报交流会
2014-04-28  点击:[]

为了让老师们对出国访学有更多了解,人文学院于2014年4月24日下午2:30,召开了学院科研教学论坛——归国汇报交流会,由我院卢春天、姚明今、熊雯和王伟四位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交流的教师进行出国访学经验交流。人文学院马晓彬书记、杨琳副院长、燕连福副院长、中文系书记张蓉教授、哲学系主任张帆教授、副主任王小红副教授、书法系主任薛养贤教授、社会学系副主任张顺副教授、艺术系主任梁长江教授等院系领导,及各系教师参加了交流会。

四位教师在介绍利物浦的城市印象和学习生活的基础上,也分别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兴趣,分享了在利物浦大学的学习体会。社会学系卢春天老师着重介绍了利物浦大学的教学观摩,并就中英两国的本科生教育及社会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尤其提到课后大量阅读的要求和研讨会(seminar),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谈到英语学习时,卢老师认为,每周25-30个小时的强化学习使自己重新回到了紧张充实的大学时代,培训的众多知识点对将来运用到实际工作大有裨益。

中文系姚明今老师则从办理签证到选择航班、利物浦的昔日辉煌到苏格兰全民公投、从名为“希望之角”的公寓到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故居,侃侃而谈在利物浦的所见所闻、所学所用。姚老师特别分享了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和体会,利物浦大学语言中心的集中授课、学校公寓附近的晨读、BBC网站和广播电台的听力训练、大都会大教堂草坪上的朗诵和结业时的半小时全英文授课,几乎成为姚老师此次访学的全部,也构成了最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艺术系熊雯老师借助大量的照片带领大家经历了一次“发现之旅”,从利物浦的衣食住行到学习点滴,从注重学生参与、强调阅读、体验和互动的英国大学课堂,到立足本专业虽辛苦却乐在其中的艺术考察之旅,将自己足迹所至的利物浦艺术馆和博物馆、伦敦国家艺术馆和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艺术馆和博物馆、苏格兰国家艺术馆展现给大家,其中包括埃及艺术、古希腊艺术、印象派作品和罗丹雕塑等珍贵的照片,为自己在英国这样一个热爱艺术和堪称艺术收藏家的国度进行访学而欣喜不已。

哲学系王伟老师则着重介绍了利物浦大学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和便利透明的学习平台(VITAL),认为讲授、讨论、参观以及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研讨等不同单元所构成的课程体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并已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与英方教师初步拟定了合作意向,争取在哲学系开设中英合作的本科生课程“数理逻辑”;此外,王老师结合自己在利物浦的见闻和思索,谈到了英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以及英国人的自信与自豪,希望我们也形成“中国最好”这样的观念,也为自己的祖国和自己作为中国人而自豪。

四位老师非常感谢学校和学院提供了这次出国访问学习的机会,认为这次经历将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但这次培训学习量非常大,而且专注于教学演讲技能的提高,基本无暇顾及本专业的研究,也没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英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希望以后学校组织这类学习能够适当延长时间,以便老师们得到更为全面的提升。

参加交流会的老师们对四位老师的经验充满浓厚的兴趣,在老师们幽默风趣、兴致盎然又真诚无私的分享中,不时就某些问题展开进一步的交流和提问,并报以爽朗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杨琳副院长认为我院四位老师的见闻、思考和收获非常丰富广泛,并称出国的老师们就是“人文学院的眼睛”,类似的归国交流将会成为惯例,通过交流会使归国人员系统总结出国体验,更让其他老师们开拓视野、了解更加鲜活和真实的外国现状。

附件列表:本新闻不包含附件。


上一条:山东省高校高教工委一行来我校调研
下一条:人文学院分会代表队在校第52届运动中共创佳绩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