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学校多学院部门组织开展“人文艺旅”美育实践研学活动,活动由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劲、人文学院艺术系党支部书记苗祥瑞、第一临床医学院学工办主任王蜜蜜带队,党委研工部、人文学院艺术系党支部、人文学院机关党支部、第一临床医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共计1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师生前往鄠邑区农民画博物馆、火车头雕塑园、华夏匾额博物馆进行参观研学。
活动首站抵达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农民画展览馆,馆内充满生活气息、时代气息的画作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艺术盛宴。在这片南依秦岭、北邻渭水的土地上,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民间艺术灿烂多姿,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形式——户县农民画。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穿越时空,共同见证农民画从萌芽到壮大,再到誉满全球的辉煌历程。农民画是落实我党提出的文艺扎根人民、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朴素而幸福的岁月写真,在笔耕墨韵间诠释着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真挚又热烈的爱,记录着建国七十余年来的伟大变革。从为宗教服务、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服务的绘画形式,转变为描绘劳动人民,塑造劳动人民形象的艺术形式;从古代绘画形式和西方绘画形式到中国当代劳动人民绘画形式的转变,这是中国美术的伟大创造。同学们对这些绘画赞叹不已。
随后,参观队伍一行来到鄠邑区余下镇的丝路国际雕塑园和华夏匾额博物馆。进入园区,映入眼帘的便是馆长张金平先生收藏的三节有着厚重回忆的蒸汽火车箱,让大家再次走近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雕塑家张金平的整合开发下,很多雕塑名家的雕塑代表作和关中地区古代匾额也绽放出瑰丽的艺术之光。
在丝路国际雕塑园,陈列着百余件中外雕塑家的艺术精品。同学们看到潘鹤先生《艰苦的岁月》《鲁迅》、钱绍武先生《二泉映月》、盛洋先生《母亲》、陈启南先生《玄奘法师》、马改户《丝路群雕》等作品,深深为雕塑家们的艺术折服。人文学院艺术系党支部书记、雕塑家苗祥瑞结合自身展出的雕塑作品《听泉》为参观师生们分享了作品的创作历程,阐释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
华夏匾额博物馆收藏、展出明清至近代藏品300余件,展厅主要由匾额制作场景复原、额篇、匾篇组成,根据不同匾额意蕴分为堂号、科考、节孝、贞节、名望、祝寿等多个篇章。讲解员耐心地向大家详细阐释各种匾额的不同用途及其独特的悬挂位置差异,让大家了解到匾额是集文学艺术、书法篆刻、建筑装饰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从大小不同的匾额可以欣赏到凝练的文辞之“美”和精湛的书法之“美”,更是深刻体会到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和中国古人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
参加此次研学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大开眼界。来自第一附属医院的马子媛同学表示,这两座博物馆和雕塑园不仅是艺术的宝库,也是历史的见证,此次研学活动让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在农民画馆,管理学院温昕同学深深触动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感知和热爱。第一附属医院戚师尧同学则从华夏牌匾中感受到中华社会的更迭,文化的传承以及散发着光辉的人文精神。人居学院的郭俊菲同学在视觉美的感官体验中收获了对传统文化美的精神领悟。
人文学院设计系的潘炫辰同学此行感悟颇深,她表示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坚持守正创新,推出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高建祥同学提到今后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多接触学习艺术文化,用实际行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与此次活动的留学生们也从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魅力,并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农画馆中的作品《采药归来》令俄罗斯籍留学生ZYRIANOVA ALEKSANDRA文雅印象深刻,她说农民画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更像是一扇窗口,带大家回到古老的生活中,领略民俗艺术的独特之美。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KALMUZIN BEKZAT白歌冉在各类雕塑作品中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激发了她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全新理解与思考。
短暂的美育之旅令师生们流连忘返,同学们纷纷表示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走进文博世界,领略文化之美。无论是农民画,还是雕塑匾额,都是中华文化的独特艺术表达,谱写着一篇篇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阐述着时代变迁与艺术美的发展。此次“人文艺旅”美育实践研学活动通过现场美育教学以“美”涵养学生精神素养,不仅让师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是在心灵深处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为师生点亮发现美的眼睛、种下创造美的种子、开启追求美的旅程。
文字:人文学院 党委研工部 第一临床医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卓工学院
图片:薛佳妮 杨蓓茹 樊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