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高,男,福建上杭人,先后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分别获得教育学学士、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四川大学宗教所博士后,原为西南石油大学教授、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包括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哲学、三教关系)。
一、主要论文(一作或独著)
1.《<中庸>的“性”是“善”的吗?——与<性自命出>对比研究》,《兰州学刊》2013年第4期。
2.《论宋代理学家对“诚”的不同诠释》,《中州学刊》2013年第6期。
3.《论智圆对“中庸”的诠释》,《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
4.《论胡瑗对<中庸>的诠释》,《中国哲学史》2015年第1期。
5.《论周敦颐对<中庸>的诠释》,《中州学刊》2015年第7期。
6.《论王安石对<中庸>的诠释——兼论与二程诠释的异同》,《哲学研究》2016年第2期。此文荣获第十二届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017)。
7.《范仲淹的担当精神》,《儒教文化研究》(韩国)2016年第1辑。
8.《<中庸>作者考辩》,《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2期。
9.《契嵩的<中庸>诠释》,《宗教学研究》2016年第3期。
10.《郑玄、孔颖达与朱熹对<中庸>诠释的异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11.《“性无善恶”与“穷理尽性”——苏轼的<中庸>诠释解析》,《哲学动态》2017年第4期。
12.《伏羲、神农、黄帝纳入儒家道统谱系的由来、变迁及其原因》,《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2期。
13.《儒学存在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两极吗?》,《鹅湖》2017年第2期。
14.《范仲淹的<中庸>诠释及其影响》,《哲学研究》201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5.《论毛泽东对“中庸”的诠释》,《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16.《论智圆的“性情”思想》,《宗教学研究》2020年第1期。
17.《气论视域下的儒释之辨——论周敦颐、张载对佛教徒批评的回应》,《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2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8.《司马光<中庸>诠释的特色及其不足》,《现代哲学》2020年第6期。
19.《宋儒以义理释<论语>之滥觞——论胡瑗的<论语>诠释》,《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3期。
20.《“至善者,心之本体”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紧张及其和解——兼论佛、道对于阳明的不同影响》,《哲学动态》2021年第8期,人大复印2022年第1期全文转载。此文荣获2022年度四川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进展成果奖
21.《胡瑗的性善论及其仁学》,《伦理学研究》2022年第1期。
22.《<中庸>地位提升的主因:宋初儒士推崇》,《四川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23.《“疏不駁注”與“疏必破注”:從<中庸正義>看鄭玄、孔穎達解經方法之異同》,《哲学与文化》(A&HCI)2022年第9期。
24.《宋儒仁学建构的激励者——契嵩批评韩愈仁学的三重进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
25.《论儒家哲学的生命信仰——以孔颜之乐为中心》,《中州学刊》2023年第9期,人大复印《中国哲学》202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6.《张载“性二元论”的思想渊源及其当代启示》,《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通讯作者)
27.《<周易>重于<中庸>还是<中庸>重于<周易>——论<周易><中庸>在张载哲学体系建设中的不同作用》,《哲学动态》2024年第3期,人大复印《中国哲学》2024年第7期全文转载。此文荣获2024年度四川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进展成果奖。
28.《“内圣外王”何以成为儒学之专指》,《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8日。
29.《孟子“性善论”的发生与形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7日。
30.《以“中庸”为核心思想的儒家道统谱系建构历程论析》,《四川大学学报》2025年第3期。
31.《论墨家的“重利”仁学——兼论儒墨仁爱观的异同》,《四川师范大学报》2025年第4期。
二、主要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乾嘉汉学的经学诠释问题”(10YJC720007),参与,结项。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乾嘉汉学的解释学模式研究”(11CZX030),参与,结项。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14ZDB118),参与,结项。
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宋《中庸》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15BZX061),主持,结项。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北宋《四书》学研究及其现代价值研究”(2016T90867),主持,结项。
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仁学发展史(多卷本)”(19ZDA024),参与,在研。
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视野下的中华生命智慧研究”(22ZDA082)子课题“儒家生命哲学研究”负责人,提交结项。
8.四川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论语郑氏注》研究”(SC22B123),主持,结项。
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宋代《大学》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23BZX022),主持,在研。
1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气论通史”(23&ZD237),参与,在研。
三、奖励或荣誉
1.2023年4月,荣获第十四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颁发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2.2024年11月,荣获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3.2025年4月,荣获四川大学2021-2024年度工会优秀积极分子称号。
4.2025年6月,荣获四川大学2025届本科毕业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四、社会兼职
1.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理事。
2.中华孔子学会,理事。
3.中华孔子学会·蜀学会,副秘书长。
联系方式:tongmeng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