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聚焦党代会,谱写新篇章】经典强用精勤育人,砥砺奋进争创一流
2020-11-10  点击:[]

2016年以来,人文学院秉承学校“人文经典强用”的文科发展战略定位,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的办院思路,以大类人才培养改革为契机,以“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为推手,扎实推进一流人文社会本科教育,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三五”期间,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在两个重点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一是建设一流人文社会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助力拔尖理工人才人文素质教育;二是全面推进本科专业育人质量,建设一流人文社会科学本科专业。

一、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

2017年,学院成立“人文艺术通识教育”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通过实施“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工程,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宗旨,以教学名师培育为引领,以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建设为核心,突出人文社科经典强用的战略导向,发挥“名师、名课、名教材”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孵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


d7e5109a1af3696dc20d6fce8ec0ffc e494e2262d27a002dd70d056ba15f52


“十三五”期间,学院入选省级名师1人,校级名师1人,校级后备名师4人。人文学院为全校本科生提供了人文、艺术、社会等多个方向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21门通识核心课和30门通识选修课,近五年新增通识类课程47门,承担了全校四分之一的大面积通识课教学工作。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建成国家级名课10门,省级名课8门,国际在线课程2门,23门校级名课程。包含1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及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道家的智慧》《社会学概论》《中国传统文化》《音乐鉴赏》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均产生了全国性影响。在通识课改革创新方面,学院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创造了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


96313139c3179c25d2df2378cd5632c


近五年,学院教学竞赛捷报频传。先后荣获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获陕西省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获陕西高等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获学校2019年上半年授课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学校2019年下半年授课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材建设成果颇丰,获2018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六届优秀教材特等奖1项,获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二批建设项目9项;与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签约“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教材8本。

二、通专融合,锐意进取,建一流人文本科专业

人文学院目前有哲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书法学五个专业,670余名本科生的专业教育,涵盖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4个学科。“十三五”期间,这五个本科专业建设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d1dc3e43a12d77014551f6b21d95a1e

社会学专业以国际化培养模式、实证特色独树一帜,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12年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7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三年,社会学本科实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得社会学类教指委首届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社会学系教师荣获省级教改重点公关项目1项。社会学本科生参与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Outstanding Winner” 特等奖及最高荣誉“COMAP Scholarship Award”,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等多项国家级大奖。

哲学专业在强化经典的基础上,重注对科学和技术前沿问题的哲学反思。以培养学生从哲学视角来思考科技发展前沿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形成了文理交融、文工交叉的特色培养模式,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哲学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项目,获批申报“拔尖人才”2.0计划的人才培养,获批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使学生具备扎实文学经典知识体系、较高的文学鉴赏水平、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出科幻文学、影视文学等特色方向。环境设计专业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发展机制,强调艺术与科技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书法学专业独具特色,知识素养、艺术理论、书法技法培养并重。环境设计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书法学专业坚持特色发展,在本科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2020年均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三、改革创新,立德树人,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

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文社科人才的要求,人文学院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人文学院通过多次调研与研讨,借鉴国内外文科发展经验,结合我校新文科建设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面向社会需求,拓展专业新内涵。人文学院试图探索在原有专业上发展新的人才培养模块,中文学科建设影视科幻、数字文献、语言学与大数据等新的方向;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哲学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交叉融合。通过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方向与课程模块。

第二,实现文、理工融合,探索文科新专业。全面探索新文科改革,社会学

专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探索智能社会治理专业的可行性;整合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专业,创立综合性PPS专业,面向未来,培养综合性人文社科人才。

第三,强化课程思政,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人文学院在各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突出价值引领,为国育人,为党育才。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要全面、充分挖掘所有专业课程中的积极的价值元素,回归教育本质,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0fbe50fa609189eab5c7d06ffbd07c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文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将继续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名师名课名教材,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重量。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面向未来社会对文科人才的需求,在统筹规划中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提升专业的品质与内涵,培养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文社会科学人才。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