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西安交通大学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直播授课,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主题活动。由于疫情,仍在家中的同学们通过自己录制的3分钟短视频,为大家展示了各自家乡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传统文化。从江南的古镇到新疆的巴扎,从陕西的皮影到云南的“阿细跳月”,还有兴庆宫的沉香亭、潮州的牛肉火锅、马来西亚的椰浆饭、妈妈亲手做的传统面食、外婆的祈福经……点点滴滴,都是正在发生在身边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课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方面不断探索,课程以文化自信为导向,逐渐形成了课内、课外“理论知识+经典阅读+实践探索”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课程秉持传统文化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通过开展“我家乡的传统文化”“传统就在身边”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发掘、思考那些仍在延续、传承、鲜活的传统文化,使原本形而上的教学内容获得学习者认知上的转化,从而建立文化自信的根基。听听同学们怎么说:
这个过程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能够带给我们的爱的力量。—— 陈子蛟 预科92班
每种文化都有它传承的方式,而展现文化并加入自己的理解,更是让文化有了一种强烈的亲近感。 ——桂立 电类918
做视频的时候能够更加亲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内涵,同时在观看其他人的视频的时候也学到了很多。 ——刘丰硕 电类941
感觉特意记录一下自己平时的经历,生活,总能发现从前不曾留意的点。——季周林 机类923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传统的文化或许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并传承下去! ——代蕾蕾 经济93
课程的知识传播不囿于校园内,本学期“中国传统文化”课仅在东西部联盟智慧树平台上选课就超过了10万人次。截至目前,课程在国内、国际多家MOOC平台累计选课约60万人次,1300校次,选课量位于全国同类课程最前列。同时,课程入选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人民号、央视-央视频号等平台。
据悉,西安交通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课先后获“2017年首批国家精品在线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资源共享课程”、“省级改造升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并获多项教改项目资助。
附视频:陈子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