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国运交大——“意”想天开项目志愿者培训讲座圆满举办
2017-11-02  点击:[]

11月1日晚7点,在主E—703举办了“意”想天开项目志愿者培训讲座,特邀请人文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倪晓莉教授进行讲授,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重、人文学院团工委书记于媛芳参加本次讲座。

首先,主持人简单介绍国运交大“意”想天开项目。它是一项具有公益性质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和交大一附院合作,在志愿者和一附院护士的帮助下,让精神病患者根据某一主题自由作画,希望通过精神病患者的画作,挖掘他们的内心想法,为研究精神病患者的精神世界,为找寻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方法提供助力。

然后,倪老师开始以“艺术治疗”为主题,从艺术治疗的概念、绘画治疗与研究、艺术治疗案例分析三部分展开了培训和分享。

1

艺术治疗(Art therapy)即是指通过表达性艺术来进行心理诊断与治疗。利用艺术媒介、艺术创作过程和当事人对所创作艺术作品的反应,实现对个人的发展、能力、个性、兴趣以及内心关注点与冲突点的反思的服务。结合时事,倪老师温和地说:“十九大提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国内部分城市也逐渐重视起对精神卫生的关注,对心理健康进行普及。所以说,我们这个项目是非常有意义的,除了表达对精神病人的关爱,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些乐趣!”

绘画治疗是运用绘画符号表征的功能,了解那些无法言表的心理世界,通过外化、宣泄和认知的过程,达到身心治疗的效果。“绘画创作的表达性、符号性和价值中立的特征,突破心理防御机制的局限,表达更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价值观念等,并释放被压抑的不良情绪,实现心理机制的良性循环”,倪老师娓娓道来。

13 微信图片_20171027141945

国内学者对120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艺术治疗,发现艺术治疗有效地促进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高了其自理能力,降低了该病复发率。倪老师强调到:“绘画艺术治疗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心身疾病,不仅具有诊断和治疗功能,还可用于后期的康复治疗或预后。与会谈式治疗相比,绘画艺术治疗是一种非言语性意象象征治疗方法,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回避意识、防御机制及阻抗,表达出更丰富的心理内容体验,弥补了访谈式心理治疗的不足”。

2

最后,倪老师以“房树人投射测验”为例进一步分析了艺术治疗。倪老师说:“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图画天然的功能首先是表达和沟通,其次才是有美学的意义。”“并且,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比较低。第三,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过程中,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在现场,大家纷纷开始了“房树人”创作,倪老师对大家的创作进行解读,根据大家表达出来的潜意识,进行人格分析。现场氛围异常活跃,大家对艺术治疗的兴趣愈发强烈。

3

“意”想天开项目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精神病人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艺术治疗帮助精神病人康复。本次培训通过倪老师对艺术治疗的介绍,不但增长了大家对艺术治疗的了解、提高了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对于关爱精神病人的强烈意愿,展现出交大学子与众不同、又意义非凡的社会责任感。

文字:王星

图片:谭炳超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