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文学院第五期真人图书馆活动成功举行———“雪山上的来客,‘伟’娓道来”
2017-06-09  点击:[]


66日晚,第五期“真人图书馆”活动在主E-703如期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为“雪山上的来客,‘伟’娓道来”,主讲嘉宾为多次登顶珠峰的登山家张伟先生。出席此次活动的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宫辉和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重,交大EMBA校友会、源动力联谊会的多位校友、十四座俱乐部成员以及部分交大师生。本期“真人图书馆”由人文学院主办、人文研会承办,交大源动力联谊会和利涉大川登山社协办。

主讲嘉宾张伟先生是高级瑜伽教练,获得过很多国际专业认证;他在非洲最穷的国家做过志愿者,专注于儿童教育和农村社区发展;他喜欢以打酱油的方式参加越野跑,却从100公里的香港100跑到330公里的意大利巨人之旅;他攀登过众多雪山,从5000米到8000米,最后以领队身份协助登山爱好者登顶8000米级山峰。在本期分享中,他从“雪山生活”、“为何攀登”和“不要轻易尝试登山”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成功登顶珠峰的经历以及多年登山积累的经验,令大家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登山,尤其是攀登8000米及以上的高海拔山峰,是一件非常光荣但同时又充满危险的事情,一点点的意外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因此,人们向往着登顶览众小的成就感,也畏惧着雪山峭壁上种种无法预测的危险。张伟先生用幽默但不失真诚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最真实的登山画面:在登顶珠峰的征程中,有着种类丰富的美食、壮丽迷人的风景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可能有着可怕的高原反应、未知的突发情况和恐怖的天灾。“不要轻易地尝试登山”张伟先生特别强调。在雪山之上,物质保障被降到最低,自然环境也是极差,巨大、空旷和狂野的环境更是容易让人将思考的焦点施加己身,行走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思绪是很难平静的,同时由缺氧造成的思维迟钝也在消磨意志,任何微小的痛苦都会被放大,也很容易滋生消极的情绪,唯有心中坚定地攀登信念在支撑,这是一种模糊的、很难描绘的感觉,虽然感官在模糊,但离峰顶每接近一步,充实感却在以更快的速度攀升,这是一个付出得到回报的过程,直到历经危险登顶的那一刻,视野、思绪都一下子清晰起来,而此时人的欲望却会回归原始,山下的一杯热水、一碗热面,远方家中亲朋的欢声笑语等其他太多日常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十分让人怀念,因此在下山后能够更透彻的审视自己,虽然撤下了山峰,生命却达到了更高的高度,是对曾经浮躁的自己的一次告别。

张先生还向我们分享了很多登山者的真实经历。对于登山来说,在做好充分的体能训练外,心态才是最为重要的。每一位渴望登顶的登山爱好者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选择攀登,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个理由,有人为了梦想,有人为了名利,有人也许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所有的理由都能成立,不分对错,但一定要明白一点,选择登山是选择去挑战而不是去征服,要像长辈一样尊敬和敬畏你所登的每一座山峰。他还透露到,不管登什么山,他都不会走到山的最高点,刻意留着最后一米的高度不踩上去。爱山、懂山、敬畏山的人,是绝对不会踩到山的最高处,不敢把山踩在自己脚下的。不管登山还是做人,处处都要留一米

随后,西安交通大学EMBA校友会户外运动协会会长刘征学长为我们分享了他的“攀登”心路历程。刘征学长今年攀爬珠峰南坡时,在仅距峰顶一百米处突发眼盲,最终放弃了继续登顶,但他并不认为未能登顶是一种遗憾,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已经让他收获很多,这也是一种成功。这种笑对“失败”的豁然胸怀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深感敬佩。

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很多资深山友。其中,傅广轩先生、蔡青先生、方燕女士都是成功登顶珠峰的勇士。傅广轩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他选择攀登的原因。他认为人的一生不仅要横向走和纵向走,更重要的是要去追寻人生的高度,而攀登雪山对傅先生来说,正象征着他对人生高度的不断追求。蔡青先生则强调了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充足的训练、良好的设备以及对山峰情况的了解是成功登顶的重要保证。陕西登顶珠峰女子第一人方燕女士讲述了她自己的登山经历。方女士首次攀登珠峰时遇到了地震而不得不选择下撤,但她没有放弃,终于在2016年坚持挑战珠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最后,我校利涉大川社团聘请张伟、傅广轩、蔡青、方燕、刘征为社团顾问并颁发聘书。

其实,无论是否登顶成功,敢于挑战自我、坚持梦想的人都是英雄。也许我们并非都是登山爱好者,但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地追寻自己的人生!

文字:  人文学院魏世杰

摄影:范波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