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系列讲话 引领时代潮流
——“五四青年节”人文学子座谈会成功举行
5月4日晚19点,五四青年节“学习系列讲话 引领时代潮流”人文学子座谈会在主E703举行,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有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重老师、人文学院硕博党支部书记、文科实验班51、52、53班的同学、以及各班级代表,学工组杜珂伟同学主持此次座谈会。
此次座谈会首先学习了“习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致清华大学贺信”、“李克强总理在北大的讲话”、“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清华大学演讲”等具体内容。现场的同学们积极学习,认真领悟,并在随后的畅谈环节中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座谈会的气氛热烈而融洽。
来自文科实验班52班的代成军同学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作为青年人,首先要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正确的定位中找到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在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坚决拥护中央提出的创新政策,并借时代契机实现自身的发展;当代青年将会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青年应该明白自身肩负的使命,为国家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觉得习主席的讲话主要讲了教师、科研工作者以及创作者三类人”来自硕5048的李亚楠同学说道,“目前,我们的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科研工作者争坐权力的沙发,创作者不能潜心创作,这些会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侵入青年的思想。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倾心实践,自觉为国家目标的实现积极努力。”
人文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殷麒鹏认为这些学习资料都同时强调了青年的作用,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描述的那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之未来;同时,讲话中都提到了知识分子的时代作用,知识分子应该承担自己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主席的讲话中提到了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这激励我们要知行合一,在不同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事情,陈行甲在清华大学的讲话则从政治领域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提出了种种鞭策。

“现在我们都在谈信仰,有些人会觉得信仰很高远,但信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来自硕4047班的杜珂伟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就是炎黄子孙的信仰。习总书记在公开发言中,曾经多次引用国学经典,这就启发我们回到古人理智的思想中。我们的行为会受到思想的左右,因此,我们应该多读古书,借助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人文学院博2015级支部书记邵潇怡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一分子,应该以天下为公,担当正义;其次党员同学们要有铁一般的担当和信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交大学子应该立足西部,积极发挥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青年节?因为这让我们知道,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何地,国家需要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当你行走在人生路上,没有信仰,就是迷茫;没有信仰,就是彷徨”,“当今网上的戾气很重,公知的言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民众对事情的态度”……座谈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最后,李重老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他从情怀、践行、责任三个角度对人文学院的青年学子提出了希冀。我们要拥有一个情怀,它虽然柔软,却是充满力量的。当我们面对困难、诱惑、瓶颈时,也许正是内心的那一份信仰让我们走出困境、抵制住诱惑、给我们打开一片新天地;有了情怀,还需要有能力,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人文学子应该重新定位和认识自己,开拓视角,提升能力;人文学子还要有社会担当意识,希望大家在关注自己的时候,也能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把人文的声音、人文的思想传播出去。
(刘淑贞 供稿)